安庆迸发高质量发展强劲活力“全面深化改革 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首场新闻发布会举行
为充分展示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党的二十大以来我市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现代化美好安庆建设的生动实践和进展成效,9月29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全面深化改革 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首场新闻发布会,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主要负责同志分别就相关情况作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赋能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办成了一系列大事、要事和实事,一批国家、省级试点示范在安庆得到了生动实践,为安庆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建设高水平市场体系方面,推动建立完善多层次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极简极速极便审批,开展容缺办理,“随到随办”“承诺办”,实现了同一事项市县同一标准和可全程网办。推进1份信用报告代替40个部门无违法违规证明改革,已累计替代554份。近12个月我市城市信用监测平均排名居全国第17位、全省第3位。
围绕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汽车产业向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方向发展,化工产业由基础化工向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延伸,2023年,全市汽车全产业链企业营收、化工及新材料产业产值双双突破1000亿元大关。与此同时,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布局未来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对标沪苏浙,全力打造联动长三角与中部地区区域重点城市。建立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推进机制,推深做实安庆·池州“一江两岸 拥江发展”。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完善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配套政策,持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活力,2023年,安庆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7.49%、较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此外,全面推行“标准地”改革,今年1-8月,全市开发区出让“标准地”66宗、6157.6亩,占产业用地出让面积的98%。
在民生领域改革方面,我市统筹实施50项群众反映强烈、天天有感的民生实事,在重点工程项目、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等领域大力推广以工代赈模式,稳妥有序推进供水、供气价格改革,探索建立蔬菜产销对接合作机制,健全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科技创新挑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科创平台建设、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推进科技教育人才一体化进程、优化科技创新生态等方面持续发力,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
我市共新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249个,57项成果获得省科技进步奖,其中,安徽华茂“多重集聚纺纺纱技术及其应用”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科技创新季度赛马全省排名由去年的第8位上升到今年上半年的第5位。
在科创平台建设方面,安庆国家高新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等一批“国字号”园区载体落子安庆;北京化工大学安庆研究院、浙江大学安庆长三角未来产业研究院等一批产业共性创新平台布局安庆;安徽曙光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绿色催化及新材料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等一批重点实验室成功获批;“怀宁上海松江科创中心”等一批合作共建的科研机构建成运行。目前全市建有省级以上研发(服务)平台268个。
推进落实《关于加快建设新时代区域性人才强市的实施意见》,促进院士团队科技成果与企业、投融资机构等精准对接。目前,程京、彭寿、吴宜灿等院士为我市引进医学、新能源等项目6个、协议投资额177亿元。深化市校合作,安庆师范大学组建化工新材料、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产业学院和研究院,安庆职教集团按照园区参与、校企共建、合作培养、定向就业的模式,打造化工、汽车、数字三大产业学院。
此外,我市设立了省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安庆子基金,以股权融资模式助推中小型企业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深化“贷投批量联动”试点,累计对252户科创企业发放“贷投批量联动”贷款,贷款余额42.05亿元,涉及股权投资近26亿元。
数字化转型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全方位开展宣传培训和供需对接,推动各级政府部门和广大企业数字化转型意识明显提升。编制了安徽省内第一个5G规划——《安庆市城区5G网络建设布点专项规划》,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5G基站8904个,奠定了良好的5G基础。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市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认定办法,累计打造市级平台10个。
在数字化转型资源供给方面,建立安庆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资源池,聚集省内外76家优质、高效、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业互联网赋能企业、咨询服务机构和研究机构,为制造业企业提供评估、诊断、改造、服务等一揽子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2023年启动规上企业数字化诊断工作,为380余家企业开出“药方”。
对规上工业企业分行业分层级分年度因循施策,在“点”上实施单台设备的“机器换人”;在“线”上实施生产线整体数字化改造;在“面”上加速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逐渐向灯塔工厂迈进。截至目前,全市3家企业入选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3家单位获批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累计建成省级智能工厂20家、省级数字化车间92家,数量分别居全省第3、第5。2024年打造省级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项目10个,全省第3,其中振宜汽车入选龙头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全省仅9家。
在数字化转型赋能绿色发展方面,我市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24家,省级绿色工厂53家,全省第3;已有安庆经开区、安庆高新区、桐城经开区、怀宁经开区4个国家级绿色园区,数量总量位居全省第1。
通过大力推动数字化转型,我市壮大发展新质生产力。今年1-8月,全市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44.1%,居全省第1位;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同比分别增长41.3%、31.1%,分别居全省第3、第8位。三季度,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测评达2003家,其中达到数字化转型二级及以上企业1549家。
(全媒体记者 项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