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情况暨2022年工作计划
2021年,市经信局锚定“进百强、上台阶”发展目标,坚定不移走“工业强市、工业兴市、工业立市”发展道路,着力稳增长、促投资,奋力推进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规上工业增加值:2021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增幅全省倒数第3;占全省总量的6.4%,居全省第6;制造业占GDP比重为32.8%,高于全省平均6.5个百分点。
2.工业投资:2021年,全市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分别同比增长9.6%和15.8%,增幅居全省第12、第10位。
3.规上工业企业:全市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99户,总户数达到1722户,全省第4。
二、2021年工业发展成效
(一)主要特点
主要体现在四个“新”。
1.项目建设有“新面貌”。重大项目实现突破,投资70亿元的国轩新能源、33.6亿元的江淮新能源乘用车、30亿元的高性能子午线轮胎、18亿元的兴达新材料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工业发展正攥足后劲、蓄势待发。技改转型持续升温,石化百亿技改项目实质性开工建设,100个亿元以上重点技改项目,完成投资142.3亿元,50个项目竣工投产。
2.企业活力有“新增强”。企业队伍不断壮大,全市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99户,为近4年最多,总户数达到1722户,全省第4。发展能级持续提升,申洲针织跃升百亿企业,宏宇五洲IPO成功过会,即将首发上市。新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省级“专精特新”冠军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8家,“专精特新”企业总数全省第3。
3.发展质量有“新改善”。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全市规上工业利润同比增长15.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增幅全省第5。其中,前10月增速始终保持在40%以上,稳居全省前列。市场主体加速培育,泰发能源、汇通汽车部件等6户工业企业斩获安徽省百家优秀民营企业荣誉,6名工业战线企业家获得省百名优秀民营企业家殊荣。
4.创新层级有“新提升”。创新平台建设迈向高层次,环新集团、红爱实业分贝入选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创新体系增添“国字号”新龙头。数字化转型走上快车道,全年建成省级智能工厂3家、数字化车间15个,为近5年最多。环新集团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集成应用、生产过程质量监控工业互联网APP应用解决方案分别入选国家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工信部工业互联网APP优秀解决方案。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狠抓工业平稳运行。一是抓重点企业稳产增长,制定《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调度工作方案》,加强对4亿元以上骨干企业生产运行监测,鼓励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为全市工业增长多做贡献。2021年全部规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8.4%,产值前50位的工业企业同比增长31.3%,高于全市平均22.9个百分点。全部规上工业利润同比增长15.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增幅全省第5。二是抓重点项目加快建设,编制2021年安庆市工业投资项目导向计划,990个项目入选。协调推进在建项目入库入统,石化转型升级、桐城抽水蓄能电站、中鼎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成功入库。三是抓企业技术改造。持续推进100项亿元以上重点技改项目建设,100个亿元以上重点技改项目完成投资142.3亿元,50个项目竣工投产,石化百亿技改项目实质性开工建设。
(二)狠抓企业梯度培育。一是培育龙头企业。统筹科技创新、现代金融、智力支持、扶持政策、营商环境等要素,推动骨干企业加速成长,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申洲针织跃升百亿企业,宏宇五洲IPO成功过会。二是壮大“专精特新”队伍。实施“专精特新”梯队培育,建设一支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专精特新”冠军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组成的优质企业纵队。新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省级“专精特新”冠军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8家。截至目前,全市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达269户,全省第3;拥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21家、省级“专精特新”冠军企业16家。
(三)狠抓工业提质增效。一是推动企业创新能力突破。深化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研发平台建设,在工业领域培育了环新集团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红爱实业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等“国字号”创新“领头羊”。顺彤包装、汇通汽车等18家企业入选省级工业设计中心,为近年最多;建成雅德帝伯活塞、一枝梅化工等1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二是着力增强基础创新能力。引导企业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领域,开展联合攻关。虹泰新材料、华业香料等企业的生物基增塑剂、甲基癸内酯等14项技术和产品获准开展安徽省2021年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揭榜任务,汇通汽车稳定杆总成等42个新产品入选省级新产品目录。
(四)狠抓数字化绿色化转型。一是制定《安庆市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认定管理暂行办法》,认定2021年第一批市级智能工厂13家、数字化车间30家。择优推荐申报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2021年建成省级智能工厂3家、数字化车间15个,累计建成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达到66个。二是制定并实施《安庆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转型。环新集团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集成应用、生产过程质量监控工业互联网APP应用解决方案分别入选国家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工信部工业互联网APP优秀解决方案,雅德帝伯“5G+数字工厂”入选安徽省“5G+工业互联网”十大创新应用。全市新建5G基站2006个,总数达到4081个,全省第4,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增强网络支撑。三是推进绿色化升级,加快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全市新增3家国家绿色工厂、5家省级绿色工厂,77个项目列入全省“五个一百”推介目录,绿色制造正向全行业、全领域延伸拓展。
(五)狠抓服务能力提升。一是全力以赴为企业发展争取资金,2021年度164个项目获得制造强省、民营经济、工业互联网等政策资金支持,奖补金额1.53亿元,资金总量全省第4。引导县(市)区制定工业发展专项政策,因地制宜扶持本地工业高质量发展。二是推进企业家队伍建设,举办工业数字经济大讲堂、专精特新专题培训班等多场次、多领域培训交流活动,年培训企业家超1000人次,着力打造一支具有宽广国际视野、独特战略眼光、开拓创新精神的企业家队伍。泰发能源、汇通汽车部件等6户工业企业斩获安徽省百家优秀民营企业荣誉,6名工业战线企业家获得省百名优秀民营企业家殊荣。
三、存在的问题
安庆工业经济发展既有短期瓶颈,也有长期症结。从主要指标来看,今年石化价格指数持续高位运行影响,安庆石化对全市工业增长的支撑作用减弱。加之应税比和数据质量等因素影响,2021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仅1.8%,全省倒数第3。从企业能级来看,企业“多而不大”的问题较为突出,百亿企业仅2户,“顶天立地”级的企业培育还任重道远。从创新发展水平看,企业创新能力普遍不足,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高含金量的研发平台多年来未取得突破,中高端产品缺乏,技术工艺相对落后。
四、2022年工作谋划
2022年,市经信局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总基调,锚定“进百强、上台阶”目标,以工业“提质扩量增效”为主线,以“一十百千”工程为抓手,坚持工业稳产增产、加快工业项目建设为工作重心,统筹推进企业培育、创新提质、数字化转型、政策服务等各项工作,推动全市工业在“稳”的基础上实现“进”跃升。
(一)抓实工业稳产增产。一是推动重点企业满产增产。用好企业云平台,建立产值前100位的工业企业生产经营预警监测机制,通过“四不两直”等方式经常性深入园区和企业走访调研,动态掌握骨干企业一季度生产经营情况,帮助企业协调用工、融资、原材料和零部件、人才、土地、环保、能耗、水电气等要素保障问题,确保安庆石化、振宜汽车、江淮新能源等重点企业实现一季度满产。督促、指导各县(市)区制定支持工业发展专项政策,对一季度较高增速的企业给予重点倾斜。二是推进应统尽统快统,持续开展潜在入规企业摸排,对有望入规企业加强指导和服务,建立并完善入规企业库,“一企一策”推动英科医疗、会通新材料、兴达新材料等企业尽快入规,全年新增规上企业180户以上。三是开展停产、半停产企业帮扶,摸排2021年退规企业、产值大幅下降企业,建立工作台账,组建专班开展分类处置,形成问题清单和对策清单。主动帮助企业跑市场、找订单、对接上下游,引导企业进行产品升级,推动企业生产逐步恢复。
(二)抓实工业项目建设。一是签约项目抓开工,加快推进集泰股份、乐京新能源等项目尽快开工建设,重点推动国轩高科、丰原锂电、慧儒铜箔等项目加快建设进度,指导企业做好项目入库的准备工作,确保项目顺利入库入统。二是在建项目抓投产,对雷萨特种车、兴达泡塑等在建项目,做好项目投产前的跟踪服务和调度,积极帮助项目协调解决用工、原材料等问题,推动项目尽快投产达产。三是强化项目谋划,深入推进双招双引,引导现有龙头企业,围绕产业链上下游、供应链前后端,布局一批再投资重大项目。借力“双碳”“双生”等产业引导基金,引进光伏、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重大项目。
(三)抓实企业培育。一是实施百亿企业培育计划,统筹推进科技创新、现代金融、智力支持、扶持政策、营商环境等要素协同,推动江淮、振宜、泰恒发等企业持续做大做强,打造工业发展的“甲级队”。二是启动新一轮“专精特新”企业提档升级工程,优选一批成长性好、有核心技术、细分市场占有高的企业,加强发展指导,培育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升级一批“小巨人”“单项冠军”,全年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0家。抢抓北京证券交易所设立契机,推进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在北交所上市,以资本的力量实现快速发展壮大。
(四)抓实创新提质。一是建设高水平的企业创新平台,全年培育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15个以上。提标升级现有省级平台,力争再增一批“国字号”平台。二是引导骨干企业聚焦“工业四基”,主动参与重点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年培育省级以上新产品、工业精品、“三首”产品20个以上,一批技术和产品进入省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揭榜目录,力争取得一批关键性突破性标志性成果。
(五)抓实数字化绿色化发展。一是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三年行动计划,推动智能化改造向全行业、全领域拓展,在重点产业领域打造一批标杆示范。力争全年新建10个智能工厂、50个数字化车间。二是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支持安庆工业大脑建成“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环新、华茂等优势企业建设行业型、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产业数字化示范标杆。推进5G基站建设,扩大网络覆盖,增强制造业转型支撑。三是加快推广应用节能技术装备,对重点行业企业开展能效对标,支持重点企业建设绿色工厂,推动节能降耗。
(六)抓实政策服务。一是积极宣传、全力争取制造强省、民营经济、工业互联网等政策奖补,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发展,力争在支持项目数和资金额上取得新突破。二是深入开展企业家素质提升行动,举办工业数字经济大讲堂、企业发展大讲堂、进名企观摩等活动,加大优秀民营企业家先进事迹宣传,建设一支高素质企业家队伍。三是坚持“亩均论英雄”定位,实施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集中要素资源支持优质企业发展,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优化。